狮游科技

探讨彩票热潮:满足心理渴望的小额投资

狮游科技 社区文章 2023-10-23 480浏览 0

“人生何所求?暴富与自由。” 在当今社会,求神、拜佛、买彩票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选择。 今年以来,除了人工智能,彩票也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度。 截至8月31日,财政部数据显示,今年7月全国共销售彩票达489.05亿元,同比增加了175.35亿元,增幅高达55.9%。1-7月的累计销售额达3228.04亿元,同比增加了1093.71亿元,增幅达51.2%。

探讨彩票热潮:满足心理渴望的小额投资

此外,社交平台上,“彩票中奖”一词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已突破2.2亿,B站上与彩票相关的视频达到1010条,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更是达到了1171万次…… 彩票话题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成为了热门讨论的焦点。 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呢? 花小钱追求大幸运 彩票市场持续升温的背后 财政部指出,彩票销售额飙升有三大关键因素:去年同期的销量基数较低、主流赛事的推动以及即开型彩票的精心策划。 然而,还有一种普遍传播的观点认为,彩票销售额的激增是经济低迷的产物。在人们在经济困境中寻求预期收益时,低门槛的彩票投资方式成了首选。 这有点像“口红效应”。 无论何时,人们总是有消费欲望。但当经济不景气时,收入减少,人们的消费也会相应减少。相比之下,购买一些价格更便宜的产品(如口红)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,带来心理上的安慰。

探讨彩票热潮:满足心理渴望的小额投资

购买彩票的成本相对较低,即便收入有限,一张2元的彩票并不算大的支出,因此购买欲望相对较强。简而言之,人们的购买决策与他们的欲望水平息息相关,这是对商品的主观心理评估。 这也就是说,“花小钱追求大幸运”! 因此,对于普通人来说,花2元钱就有可能中个大奖,能够满足穷人暴富的欲望,带来喜悦心情。即使没有中奖,这点钱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负担,因此买彩票带来的满足感是巨大的。 此外,彩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,认为自己的运气一定比别人好,同时也会高估中奖的概率,这导致了过度自信的态度。 风险认知或许能够影响购买彩票的数量,但无法戒掉对购买彩票的“瘾”。 彩票销售的周期性 1987年7月27日,中国推出了第一批福利彩票,至今已有36年。 这36年来,彩票销售额增速的下降或放缓往往伴随着GDP增速的放缓。 比如1997年,彩票销售额比上年下降了33%,对应GDP增速也从上一年的17.1%下降至11%;2020年,彩票销售额比上年下降了21%,对应GDP增速从2019年的7.3%下降至2.7%。 中国的彩票销售额从1990年的6.47亿增长到了2022年的4246.52亿,而同期的GDP也从1.9万亿增长到了121万亿。

探讨彩票热潮:满足心理渴望的小额投资

这种周期性也在美国和日本的彩票销售数据中得到体现。 国联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,美国的彩票销售额从1982年的1.6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6.9亿美元,而同期的GDP也从3.34万亿美元增长至了21.06万亿美元。 日本的彩票销售额从1960年的43亿日元增长至1990年的6332亿日元,同期日本的GDP也从0.04万亿美元增长至了1990年的3.13万亿美元。 对于彩民们来说,拥有的财富与期望的财富差距越大,就越能刺激他们通过购买彩票致富的欲望。而彩票规则简单,一旦幸运降临,收入就会翻倍,因此一旦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,对彩票的投入也不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。 彩票销售与失业率呈反比关系,但偶尔也会同步波动 近40年的美国数据显示,失业率下降时,彩票销售额增长较快;相反,经济下行时失业率上升,彩票销售额增速也会相应下降。 日本在1960~1990年间,经济高速发展,失业率低,彩票销售额同比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。然而,上世纪90年代,日本经济泡沫破裂,失业率攀升,彩票销售额增速相对前几年也出现了下滑。 经济上行与失业率下降往往伴随着一致性,这也是彩票销售增长的大趋势。 当然,也存在一些小的逻辑。 例如,上世纪90年代初期,日本经济开始衰退,失业率迅速攀升,还有2001年IT泡沫破裂时,日本失业率高企,此时彩票销售额却在增长。 彩票销售增速高以及在经济不景气时仍能保持正增长,原因在于除了经济周期,政策、市场以及失业率背后的“口红效应”也在起作用。

发表评论